寒邪入腎的養護和調理方法
內經上有句話叫,諸寒收引,皆屬于腎,也就是說冬季的寒最容易傷腎,從各個方面進來的寒氣都歸到腎上,所以不注意保養會出現周身骨骼聚集抽搐渾身無力等等癥狀,也就是說腎一旦受寒了,骨骼就該感到緊了,有時候還感到抽搐,實際上就相當于西醫的腦缺血,所以冬季腦中風病人就比較多。
另外寒邪傷腎還容易引起各種虛寒性的性功能障礙,腎主骨,骨質疏松骨骼鈣化等病癥都可能因腎受寒引起,還可以通過養腎進行預防,此外,冬主藏,為春季的生發積蓄能量,冬季藏得越好下一年的生機才能勃勃,自然能延年益壽了,所以冬季要特別注意腎的養護,不能讓腎受寒了,冬季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寒氣,但是南北方有差別,南方寒濕較重,北方是寒氣為主,所以在進行養生保健的時候也要進行區別對待,四川貴州重慶,這些地方的都有體會,冬天吃火鍋一般不會上火,吃辣特別舒服,但是在北方就不行了,為什么呢?火鍋屬于辛辣,南方吃剛好可以化解寒濕之氣,北方寒冷比較干燥,辛辣的吃多了會消耗人體的陰液就會上火,所以南方在冬季以溫陽化濕為原則。
南方在冬季,每天可以通過幾個方面進行調理,像陰陵泉、關元穴、腎腧穴可以每天刺激,陰陵泉每天按揉,每次三分鐘,腎腧穴每天按揉兩分鐘,還可以拔罐,關元穴可以自己敲一敲還可以艾灸,如果學過整體循環療法就更簡單了,體內濕氣比較重的,就把小腿內側用健康寶烤一烤,小腹烤一烤,腰濕寒的時候用健康寶烤烤腰,這樣一來,濕氣重的問題就化解了,就不會傷腎影響腎功能。
北方的冬季,寒里面夾著燥,所以既要溫陽還要注意防燥,要適當的滋陰,所以北方人要每天堅持刺激關元穴、腎腧穴、太溪穴,每天晚上臨睡之前泡腳,平常用熱水泡可以泡二十分鐘,別泡時間長,如果用足療寶泡腳,十分鐘就行了,然后再按揉太溪穴,是滋陰的大穴,每天泡完腳以后可以自己按揉太溪穴,按揉五分鐘,另外還可以用健康寶在腰上烤二十分鐘,這樣腎水就上來了,腎水上來就滋陰了,既養了腎又不燥。
另外生活上要注意什么呢?有句話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,很多人理解為春夏養陽氣,秋冬養陰氣,不是這個意思,是因為春夏的時候人們喜歡吃寒涼的東西,這個時候陽氣一受傷,就要特別注意保護好陽氣,而秋冬季節人們很注意溫陽陽氣,尤其在北方,人們滋補養陽,忘了辛辣的東西容易化燥傷陰,結果常常是為了補不慎傷了陰津,所以北方秋冬在補陽的同時要加點滋陰的東西,在吃完溫熱的東西以后,喝一些枸杞茶,或者煮點枸杞粥,還可以吃點六味地黃丸或者杞菊地黃丸,這樣既能補陽又能滋陰。
另外腎在五色中屬黑,所以宜食辛辣,腎病忌甘,黑色的食物入腎,養腎要多吃一些黑顏色的食物,心屬于金,金生水,所以辛味的食物養腎,除了辛辣的還可以吃小米、雞肉、蔥等,但是腎病忌甘,甘屬土,甘味的食物會壓制腎,所以要少吃甜食。